自2007年踏上講臺,十八年來,新化縣上梅中學彭程鵬老師始終扎根于教育教學一線。他以“潤物細無聲”的堅持,將“師德”二字寫進每一節精心設計的課堂,他的故事或許沒有驚天動地的篇章,卻以“愛生如子”的赤誠,詮釋了新時代“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深刻內涵。
以班主任之名,做學生成長的“擺渡人”
十二載班主任生涯,彭程鵬始終秉持“一個都不能少”的信念。于他而言,班主任不僅是班級的管理者,更是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學生康景的求學經歷,便是最好的見證。
當康景被確診腦瘤,正值學業關鍵期。術后的虛弱與對未來的迷茫,讓這個少年幾近放棄。彭程鵬主動聯系家長了解術后護理要點,在教室里特意安排了靠窗的“專屬座位”;針對其術后記憶力減退的情況,精心整理圖文并茂的“知識清單”;課余時間,他耐心地為康景補課,從“細胞代謝”到“遺傳規律”,不厭其煩地講解;周末更是帶著水果家訪,暢談未來規劃,一步步幫助他重拾信心。
“彭老師從不空談大道理,卻用行動讓我明白‘前路有光’。”最終,康景不負期望,考入理想大學。而彭程鵬卻說:“這只是班主任的分內之事?!闭沁@份“把學生的事當作自己的事”的擔當,讓師德綻放出最溫暖的光芒。
以教學者之專,做課堂創新的“耕耘者”
作為生物教師,彭程鵬深信:“真正的師德,首先體現在精湛的教學中。”從初登講臺的青澀,到游刃有余的成熟,他對教學的追求從未止步。
他的課堂總是充滿生機:講授“生態系統”時,帶領學生深入校園觀察自然;解析“遺傳變異”時,巧妙聯系生活實例化解難點。學生感嘆:“彭老師的課不是在灌輸知識,而是在開啟探索生命奧秘之旅?!?/p>
這份精彩的背后,是他夜以繼日的付出:為了一節好課,他廣泛查閱資料,甚至親手制作教具;針對學情差異,設計分層作業;擔任年級教學助理后,他主動整理分享“生物復習題庫”,推動年級整體教學水平的提升。在他看來,“上好每堂課,教好每個學生”不僅是教師的天職,更是師德的最好體現。
以管理者之智,做教育薪火的“傳遞者”
2023年2月,彭程鵬出任教科室副主任。崗位變了,但初心未改——他將對學生的關愛,延伸至對青年教師的培育,對教學研究的探索。
他組織開展“青年教師磨課活動”,傾囊相授十二年積累的班主任經驗和教學心得:從課堂教學設計到特殊學生溝通技巧,他耐心指導,陪伴年輕教師反復修改教案、打磨課堂。青年教師感慨:“彭主任不僅是領導,更是師父,他教會我們的不僅是教學技能,更是如何做一名有溫度的教育者?!?/p>
這份傳承,正是他對師德的更深層踐行:個人的力量或許有限,但薪火相傳,卻能照亮更多學子的前程。從班主任到教科室副主任,角色在變,但“以生為本”的核心理念始終如一。
十八載春秋,彭程鵬從一線教師到學生成長的守護者,再到青年教師的領路人。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師德從來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學生病榻旁的關懷,是課堂上的循循善誘,是同行者的傾力相助。正如他常說的:“我只是盡了一個教師應盡的職責?!倍@日復一日的堅守,年復一年的奉獻,恰恰鑄就了最動人的師魂。(郭平輝)
責編:陳方
一審:陳方
二審:湯世明
三審:田從梅
來源:華聲在線
免責聲明:華聲在線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文章僅是作者個人觀點,不應作為投資依據。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投資風險,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文章是網絡作者投稿發布,版權歸投稿作者所有。作者應對文章及圖片的真實性及版權負責。一旦因此引發版權糾紛,權利人提出異議,華聲在線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刪除相應內容。侵權責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擔,如由此造成華聲在線損失,投稿者應承擔賠償責任。如對本文有任何異議,請聯系我們38160107#(#改成@)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