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州市姜堰區張甸鎮連片的稻田上空,幾架無人機平穩飛行、精準噴灑,勾勒出一幅科技與農業交織的現代農耕圖景。8月28日至9月2日,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凈土守糧安”實踐團走進這里,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農用無人機操作培訓,讓“飛防”技術真正“飛”入農戶手中。
田間課堂:從“不敢碰”到“我能飛”
“左邊搖桿管高度和轉向,右邊控制前后左右,就跟開拖拉機一個道理!”實踐團技術員段星辰手持遙控器演示時,還用當地方言同步講解。三十多位農戶圍攏過來,專注盯著屏幕上無人機實時回傳的畫面,不時發出陣陣驚嘆。
針對農戶普遍關心的載重能力、作物參數設置、復雜地形作業等實際問題,隊員們采用“原理講解+實物拆解”的方式逐一答疑。隨后,農戶被分成小組,在大學生指導下開展模擬飛行與真機實操。58歲的農戶周金貴在隊員幫助下成功完成10米懸停,他擦了擦汗,笑得合不攏嘴:“這高科技,站著就能把藥打了!”
科技落地:效率與環保的雙重提升
“以前自己背藥箱,一天最多噴十畝,還弄得渾身藥味。用無人機半天就能噴幾十畝,省藥、省力還均勻!”農戶王華民完成模擬作業后興奮分享?,F場實測顯示,無人機噴灑霧化均勻度高達92%,藥物可精準抵達作物根部,較人工作業省藥30%以上。
實踐團還進行了植保演示:無人機在稻田上空靈活穿梭,霧滴細密均勻,引得不少農戶舉起手機記錄。一位大姐邊拍邊感慨:“原來種地也能這么‘潮’!”
長效幫扶:“口袋手冊”+“結對子”讓技術扎根
指導老師周霞介紹,本次培訓瞄準農村老年農戶多、新技術接受速度慢的特點,創新采用“理論+模擬+實操”三段教學法,還配套開發了圖文并茂的《農用無人機操作口袋手冊》,以漫畫形式分解復雜操作。更值得期待的是,團隊將建立“1名大學生+10戶農戶”幫扶機制,通過線上答疑和月度回訪提供長期技術支持。
張甸鎮農業農村局負責人孫曉梅表示,此類培訓有效彌補了農村“飛防”技術推廣的短板,為小農戶接入現代農業搭建了重要橋梁。
從“人背藥箱”到“無人機飛防”,從“經驗種植”到“精準作業”,這場田間科技培訓不僅讓農戶掌握了新技能,更讓我們看到:科技賦能農業,不是冷硬的技術疊加,而是有溫度、可觸摸的生產變革。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的學子們,正用專業與熱情,讓智慧農業的種子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圖片由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凈土守糧安”實踐團提供)
責編:陳方
一審:陳方
二審:湯世明
三審:田從梅
來源:華聲在線
免責聲明:華聲在線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文章僅是作者個人觀點,不應作為投資依據。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投資風險,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文章是網絡作者投稿發布,版權歸投稿作者所有。作者應對文章及圖片的真實性及版權負責。一旦因此引發版權糾紛,權利人提出異議,華聲在線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刪除相應內容。侵權責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擔,如由此造成華聲在線損失,投稿者應承擔賠償責任。如對本文有任何異議,請聯系我們38160107#(#改成@)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