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我終于可以正常走路啦!”近日,一段視頻在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運動醫學科醫護人員手中反復傳閱。視頻中16歲的花季少女小雨(化名),脫離了輪椅和拐杖,在家中高興地走著,視頻中的她笑得無比開心。在今年的6月和9月,她在長沙市中心醫院(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運動醫學科先后成功接受了左右兩側髖關節置換手術。這不僅是該院進行的年齡最小的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更是一場針對罕見遺傳性骨骼疾病——“進行性假性類風濕發育不良”的攻堅戰,標志著小雨的人生重新開啟。
小雨的求醫之路充滿曲折。2023年9月,她開始慢慢出現左側髖關節疼痛,行走困難,逐漸加重。父母帶著她輾轉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多家國內知名醫院,歷經無數次檢查,嘗試過理療、藥物、封閉針等多種治療手段,卻始終未能緩解癥狀,病情持續惡化,慢慢出現了雙側的髖關節疼痛和活動受限。
雙髖疼痛如影隨形,逐漸發展至雙髖屈曲攣縮畸形、無法伸直,到今年已經發展到無法獨立行走,只能在家人的攙扶下勉強邁步。原本開朗的少女變得沉默寡言,不得不休學在家,全家生活也陷入困境。
經過遺傳基因篩查,小雨最終被確診為進行性假性類風濕發育不良。這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骨骼疾病,主要由WISP3基因突變引起,全球發病率約為百萬分之一至三(0.0001%~0.0003%)。其癥狀類似關節炎但本質不同,會導致關節軟骨的早期溶解。因為極其罕見,許多醫生甚至從未接觸過此類病例。面對診斷結果,小雨一家既感到震驚,也帶著一絲找到答案的釋然。然而,罕見病的治療之路依舊布滿荊棘,國內相關治療經驗匱乏,尋找合適的治療方案成為新的挑戰。
幸運的是,長沙市中心醫院運動醫學科團隊接過了這個沉重的接力棒。在她14歲那年,運動醫學科李良軍主任考慮患者年齡太小,不適合進行關節置換,嘗試為小雨進行了一次髖關節鏡微創手術,進行了髖關節清理、髖關節撞擊成形、滑膜活檢術,雖然癥狀短期內有所緩解,但因為股骨頭和髖臼軟骨大部分已經溶解,一年后髖關節疼痛很快復發。今年6月份小雨再次就醫時,李良軍主任帶領的醫學團隊經過多番討論,考慮到小雨目前雙側髖關節處于屈曲攣縮畸形,雙側髖關節的軟骨已經溶解,關節間隙明顯狹窄,要想讓她恢復正常行走,只有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才是唯一的選擇。
經過周密的術前準備,李良軍主刀為小雨成功實施了右側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術后三天,她在助行器輔助下重新下地行走。右側髖部持續的劇痛消失了,她再一次感受到了“無痛行走”的喜悅。
經過三個月的積極康復,右側髖關節功能恢復良好,身體狀態調整至最佳。今年9月初,李良軍主任團隊再次為她完成了左側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兩次手術都非常成功,出血少、恢復快,未出現任何并發癥。目前小雨已經完全脫離了輪椅和拐杖,可以獨自無痛行走,基本恢復了正常生活。
李良軍主任提醒:進行性假性類風濕發育不良是一種會讓孩子關節疼痛、身材矮小的罕見遺傳病。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持續出現關節痛和生長遲緩,要及時到醫院就診,進行基因檢測,避免誤診漏診。(通訊員 張奕 朱文青 審核 李良軍)
責編:陳方
一審:陳方
二審:湯世明
三審:田從梅
來源:華聲在線
免責聲明:華聲在線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文章僅是作者個人觀點,不應作為投資依據。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投資風險,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文章是網絡作者投稿發布,版權歸投稿作者所有。作者應對文章及圖片的真實性及版權負責。一旦因此引發版權糾紛,權利人提出異議,華聲在線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刪除相應內容。侵權責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擔,如由此造成華聲在線損失,投稿者應承擔賠償責任。如對本文有任何異議,請聯系我們38160107#(#改成@)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