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9月18日訊(通訊員 肖志華)在株洲市蘆淞區的農村教育沃土上,有這樣一位深耕者:她以黨員的初心堅守講臺,用28年的時光書寫教育情懷,讓“農村孩子擁有優質教育”的信念,在每一堂課、每一次關懷中落地生根。她,就是株洲市業績突出教師、蘆淞區骨干教師、蘆淞區“十佳教師”李念芳。
從班主任到教務主任,從德育干事到教研組長,她的教育足跡遍布農村中學的多個崗位,但不變的是“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的自律信條。面對農村學生基礎差異大、生活體驗單一的特點,她創新探索“分層教學+生活實例”教學法,將抽象的物理知識與田間地頭的機械、家中的電器相結合——講解力學時帶學生觀察農村壓水井,分析電學原理時拆解舊臺燈的電路,讓原本枯燥的公式變成了看得見、摸得著的生活智慧,不僅顯著提升了教學質量,更點燃了農村孩子探索科學的興趣。
在核心素養培養的浪潮中,她打破學科壁壘,帶領學生開展跨學科實踐:制作簡易活塞式抽水機、微型密度計、傳統桿秤;制作簡易隔音房間模型、望遠鏡,探索廚房中的物態變化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既鍛煉了動手能力,又培養了系統思維。她帶教的學生不僅成績優異,更以“愛思考、愛動手”聞名,而她本人也先后獲評區“教學能手”、市“優秀輔導教師”,成為農村教育領域的“實干派”標桿。
近年來,農村中學面臨生源質量下降的挑戰,她主動扛起責任,帶領團隊攻堅克難。她牽頭制定分層輔導計劃,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設計個性化學習方案;組織教師開展集體備課,分享教學經驗、打磨優質課例。2024年,她所帶領的團隊成為學校唯一榮獲“蘆淞區質量建設優秀團隊”的集體,用實績證明了農村教育的潛力與力量。
教研路上,李念芳從未停下腳步。她積極投身教改實踐,在市第二屆物理新概念教學比賽中斬獲特等獎,在蘆淞區第三屆教學節中摘得一等獎,多次承擔區級復習課展示、教學研討會經驗分享任務;她撰寫的多篇論文獲省級獎項,課例、原創命題多次獲評區一等獎,在線集體備課獲省三等獎,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獲“優秀”等第,參與的課題獲市三等獎——每一份榮譽的背后,都是她對教育教學的精益求精。
“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边@句話在李念芳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她尊重每一位家長,耐心溝通學生情況;她關愛每一名學生,尤其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為孩子們搭建起溫暖的心靈港灣;她悉心指導青年教師,從備課技巧到班級管理,毫無保留地分享經驗,助力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勝任崗位。
如今,已在農村教育一線堅守28年的李念芳,依然保持著最初的熱忱。她是株洲市業績突出代表,更是無數農村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在她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名共產黨員的擔當,一名人民教師的堅守——用丹心澆灌桃李,用堅守點亮希望,讓優質教育的陽光,照亮農村學子的未來之路!
責編:陳方
一審:陳方
二審:湯世明
三審:田從梅
來源:華聲在線
免責聲明:華聲在線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文章僅是作者個人觀點,不應作為投資依據。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投資風險,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文章是網絡作者投稿發布,版權歸投稿作者所有。作者應對文章及圖片的真實性及版權負責。一旦因此引發版權糾紛,權利人提出異議,華聲在線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刪除相應內容。侵權責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擔,如由此造成華聲在線損失,投稿者應承擔賠償責任。如對本文有任何異議,請聯系我們38160107#(#改成@)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