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肝臟,很多人都知道它重要,卻總把它當“鐵打的”,熬夜追劇、聚餐拼酒、生氣時硬扛……直到身體出了問題,才想起“我的肝是不是累壞了”?
今天,湖南婦女兒童醫院健康管理中心魯玲主任就來跟大家聊透“肝健康”:肝臟到底有多能干?哪些行為在悄悄傷肝?身體出現哪些信號要警惕?以及怎么才能把肝“養”得好好的?
肝臟是你身體里的“全能管家”
很多人只知道肝臟能“解毒”,但其實它的本事遠不止這些。作為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它就像一個24小時不打烊的“管家”,默默干著這些活。
消化助攻:分泌膽汁幫你消化吃進去的脂肪,還能儲存糖原,餓的時候“釋放能量”,讓你不輕易低血糖。
毒素清潔工:不管是酒精、藥物,還是身體代謝產生的廢物,都要靠肝臟“過濾”“分解”,變成無害的物質排出體外。
營養“保管員”:吸收進來的蛋白質、維生素,都會先交給肝臟儲存,需要時再“按需分配”。
免疫“守護者”:肝臟里的免疫細胞能識別并清除入侵身體的細菌、病毒,幫你抵御感染。
但肝臟有個“缺點”:太能“忍”了!它沒有痛覺神經,早期出問題時很少喊疼”,等你明顯感覺到不舒服,可能已經到了需要重視的階段。所以,主動了解肝、護好肝,比啥都重要。
這4個行為,正在“熬干”你的肝!
熬夜:讓肝“連軸轉”,沒時間修復,很多人覺得“熬夜補覺就行”,但肝臟的修復有“固定時間”,晚上11點到凌晨3點,是肝臟集中“排毒+修復肝細胞”的時段。長期熬夜會打斷這個過程,一方面免疫力下降,病毒更容易入侵肝臟;另一方面肝細胞沒法及時修復,慢慢就會“積勞成疾”。
過度飲酒:酒精是肝的“頭號殺手”,酒精進入身體后,90%都要靠肝臟代謝,但代謝產物“乙醛”會直接損傷肝細胞,嚴重的還會變成肝硬化,甚至增加肝癌風險。
情緒郁結:生氣=“堵”住肝氣,長期處于郁悶、生氣、壓力大的狀態,會影響內分泌和血液循環,導致肝臟的代謝功能變慢。時間久了,不僅容易沒胃口、睡不好,還可能讓肝氣“郁結”,增加肝臟負擔。
濫用藥物:別讓肝“背鍋”,不管是處方藥、非處方藥,還是保健品,大多要靠肝臟代謝。很多人覺得“藥多吃點好得快”“保健品沒副作用”,但過量或亂吃藥,會讓肝臟“代謝超載”,甚至引發藥物性肝損傷。
4招教你好好“寵”肝!
先給肝“減負”:規律作息+戒煙戒酒,盡量23點前睡覺,哪怕偶爾熬夜,第二天也別補覺到中午(補覺1-2小時即可),避免打亂生物鐘;能不喝酒就不喝,實在推不掉,男性每次別超1兩白酒(或1瓶啤酒),女性減半;吸煙會產生多種毒素,不僅傷肺,還會加重肝臟代謝負擔,戒煙對肝對肺都好。
2.再給肝“補營養”:吃對食物很重要,肝臟喜歡“高蛋白、低負擔”的食物,日常可以多吃優質蛋白、新鮮蔬果,少吃高油、高糖、高鹽的食物,這些會讓脂肪在肝臟堆積,形成“脂肪肝”。
3.關鍵一步:定期給肝“做檢查”,湖南婦女兒童醫院健康管理中心魯玲主任提醒,肝健康高危人群一定要重視篩查,別等有癥狀再查,早期肝病大多能通過檢查發現!
哪些人屬于“高危人群”?
有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的人;
有肝癌、肝硬化家族史的人;
長期飲酒、有脂肪肝的人;
長期服用可能傷肝的藥物(比如某些降壓藥、降糖藥)的人。
高危人群建議每半年查一次,項目包括:肝功能、血常規(看是否有脾功能亢進)、腹部超聲、肝纖維化定量檢測。
普通人群每年體檢時,也別忘了加一項“肝功能”,花小錢買安心。
肝臟健康需要我們日常的呵護。如果最近你總覺得累、沒胃口,或者有上面提到的其他信號,別拖著,及時去做個肝健康檢查;如果是高危人群,建議半年一篩查。(通訊員 易婷)
責編:陳方
一審:陳方
二審:湯世明
三審:田從梅
來源:華聲在線
免責聲明:華聲在線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文章僅是作者個人觀點,不應作為投資依據。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投資風險,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文章是網絡作者投稿發布,版權歸投稿作者所有。作者應對文章及圖片的真實性及版權負責。一旦因此引發版權糾紛,權利人提出異議,華聲在線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刪除相應內容。侵權責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擔,如由此造成華聲在線損失,投稿者應承擔賠償責任。如對本文有任何異議,請聯系我們38160107#(#改成@)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