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正在廣西南寧舉行,首次設立的人工智能專館成為全場焦點。記者在采訪中發現,AI正在成為中國與東盟合作的新賽道,也展現出區域產業鏈協同的廣闊空間。
走進人工智能展館,記者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科技感拉滿”。從消費級科技產品到工業級智能裝備,覆蓋服務、制造、能源等多個領域。一款透明屏吸引了不少外賓駐足。
印度尼西亞專業觀眾 安東尼·哈迪:我覺得很震撼,因為兩個國家的人可以無障礙地溝通,而且是實時的,特別精準。我覺得很先進。
AI透明屏產品運營經理 王晨:可以支持37種語種,它主要是為一些公共服務的窗口,比如說像機場,酒店,因為會有很多的外國游客,就可以完美地去解決溝通的問題。
記者注意到,展館里高科技消費產品的人氣格外高。一款集成顯示、攝像和AI翻譯的智能眼鏡,針對東盟多語種環境優化了算法,支持印尼語、泰語等互譯。而在另一側,骨科手術機器人展臺也同樣吸引了眾多關注。
參展商 鐘贛汶:可以看得到,我們設計好螺釘之后,它的機械臂能夠快速執行到指定位置,能夠沿著這個方向精準快速把螺釘給安裝到位。
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中國有領先的技術,東盟有廣闊的市場,但過去中國企業出海往往會面臨市場準入問題。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的推進,雙方在標準與規則層面的互認正在加快,有望為企業產品落地東盟創造更便利的環境。記者在現場注意到,除了帶著產品來的展商,不少企業還把服務和解決方案帶到了中國—東盟博覽會。
參展商 王臻:把我們很多對外貿易企業,它對各個國家的一些訴求進行AI分析,包括涉及在境外的相關的法律法規這些內容。有一個服務貿易的合作平臺,讓我們國內的企業更好地“走出去”,更方便地“走出去”。
(總臺央視記者 吳昊 林杉 楊雪)
責編:張嵐
一審:張嵐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