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19日電 題:以綠色出行,享美好生活——各地公共交通發展掃描
新華社記者葉昊鳴、張驍
北京通州區日光清城公交站,T11路公交車緩緩???。車內干凈整潔,車尾沒有黑色煙塵排出,乘客們乘車準備前往目的地。
“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共有71條公交線路、537輛公交車,全部為新能源車?!北本┕患瘓F城市副中心客運有限公司運營生產中心副主任樊磊說。
自2017年以來,北京公交集團快速發展純電動、增程式混合動力、氫燃料等不同形式的新能源車,新能源公交車占比達78%,純電動公交車突破1萬輛,實現了由柴油車為主到電驅動車為主的綠色低碳發展轉型。
綠色、低碳是城市公共交通高質量發展的底色。近年來,多地交通運輸部門結合“綠色出行宣傳月和公交出行宣傳周”等活動,以公共交通綠色轉型全面助力城市綠色低碳發展。
吉林梅河新區購置242輛純電動公交車,建設占地6.4萬平方米的集充電、維保、調度功能為一體的公交綜合停車場站,并配套115臺充電樁、340個充電槍位,完成全域新能源車輛+超前充電網絡布局,形成“車、樁、站”一體化的公共交通服務體系。
福建廈門地鐵App上線碳積分體系,為乘客設立個人碳積分賬戶,積分由按乘車里程累計的碳里程與按乘車實付金額及簽到累計的碳幣構成,乘客可通過“碳幣兌換”與“碳幣抽獎”方式獲取地鐵周權益卡、云閃付乘車立減券等獎勵,形成“低碳行為—碳幣交易—權益回饋”的良性循環。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我國擁有城市公共汽電車65.8萬輛,其中新能源公交車54.4萬輛、占比82.7%,城市公交運營線路總長度達175萬公里,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約1.1萬公里、居世界首位。
“目前,全國每天有超2億人次選擇綠色方式出行,其中,每天有1億人次乘坐軌道交通高效通勤,1億人次乘坐公交穿梭街巷,2400萬人次選擇共享單車騎行,‘優選公交、綠色出行’逐漸成為人民群眾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交通運輸部副部長李揚說。
公共交通不僅為人們提供便捷出行,也在融合發展中煥發新的生機活力。
山東濟南市,帶有趵突泉、大明湖荷花等特色景觀涂裝的公交巴士在街頭往來穿梭,成為城市中流動的一道道文旅風景線?!俺塑囆蕾p特色風景的同時,車內帶有的語音講解還能讓大家了解景點的歷史文化背景,好看好聽還有知識收獲?!闭跐嫌斡[的張小姐感慨道。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各地深化“公交+”融合發展,推動公共交通由公共產品提供商向民生服務商轉型。
江西吉安市新干縣聚焦菜農出行需求,提供定時、定點、定向的“一元菜農公交”專線公交服務,減少菜農摩托車等出行約10萬車次、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0余噸的同時,每年累計運送農產品超1500噸,為當地農戶增收超千萬元。
深化粵桂兩省份區域協同發展,廣西梧州市開通“梧州—封開”跨省公交旅游專線,線路串聯梧州四恩寺、白云山公園等特色文旅資源,延伸至封開塔山森林公園、北回歸線標志塔等重點景區,構建起“一程多站”的全域旅游交通網絡。
從單純的交通工具到服務民生的多元平臺,從減少碳排放到促進區域協同發展,我國公共交通正以創新姿態融入城市肌理。這些流動的風景線不僅承載著百姓日常出行,更串聯起綠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城鄉融合的發展脈絡、文旅創新的無限可能,為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注入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責編:洪曉懿
一審:洪曉懿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