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歲月里,東北老航校開啟吉林航空征程;新時代中,長春航空展全方位展現硬核實力。從老航校人的艱辛創業,到航空全產業鏈崛起,吉林大地正以傳承與創新,續寫“長空逐夢”的精彩故事。
追溯歷史印記 傳承紅色基因
位于長春的空軍航空大學航空館二樓的老航校展區,時刻以厚重的歷史質感與鮮明的主題特色,將時光拉回烽火連天的歲月。一件件承載記憶的展品、一處處生動的場景再現間,生動再現了東北老航校創建初期的艱辛歷程。
1946年3月1日,通化城內,東北老航校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擁有了第一所航空學校,藍天夢想自此有了堅實的啟航之地。為適應東北戰場形勢,航校四度搬遷終定址長春;為破解航材短缺難題,老航校人踏遍白山黑水,7個月內足跡遍布30余城鎮、50多機場,硬是搜集出支撐辦學的“家底”。展區內的風雪千里大搬遷微縮景觀,將老航校人的艱苦創業刻畫得淋漓盡致。展區一旁還原的茅草房場景再現了寒冬里“屋外滴水成冰、屋內寒風徹骨”的惡劣環境,也見證了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力量?!皥F結奮斗、艱苦創業、勇于獻身、開拓新路”的東北老航校精神,早已融入這片土地的血脈。這不僅是一段航空史,更是一種穿越時空、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展館背后,是被譽為“空軍飛行員搖籃”的空軍航空大學。作為空軍直屬的高等教育院校,始終肩負著為部隊輸送軍事航空人才的使命。從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明,到王海、張積慧、劉玉堤、杜鳳瑞等令敵膽寒的戰斗英雄,再到楊利偉、翟志剛、費俊龍、聶海勝、劉伯明、景海鵬等探索星辰的航天英雄,再到中國第一位女航天員劉洋……一個個閃耀的名字串聯起吉林航空的精神譜系,詮釋著“堅守與奉獻”的深刻內涵。
打造空天盛會 尖端科技驚艷亮相
作為吉林航空產業蓬勃生機的直觀載體,長春航空展已成為展現航空實力、傳承航空精神的重要空天盛會。2025年長春航空展上,長春國際航空博覽城首次全面啟用,展場總面積達235.8萬平方米,以“三區聯動、六館輝映”的科學展陳格局實現辦展能級跨越;209家參展單位涵蓋航空工業、中國航發、長光衛星等,空軍集中展出百余型現役飛機、地面裝備及退役經典裝備,殲-20首次以靜態展示形式亮相,轟炸機編隊首次安排通場飛行,中國航發也首次亮相并帶來多型首次公開展出的先進航空發動機及零部件。
如今,航博城常態化運營讓“永不落幕的航空展”成為現實。長春航空展以“打造中國軍事特色航空展第一品牌”為目標,正形成集空中飛行展演、裝備靜態展示、航空產業論壇于一體的綜合性平臺。
科技賦能未來 共繪航空藍圖
如果說歷史賦予航空深沉的底色,那么科技創新則為其注入鮮活的時代動能。位于長春的長光衛星國家級航天科普教育基地自2018年10月免費開放以來,已接待超5萬人次訪客。駐足于空間站、火星探測器、長征系列火箭等77件實物模型前,參觀者的目光時常會被3000余平方米的銀河系、遙感應用主題壁畫所牽引,仿佛置身于璀璨星海。
長春“筑夢星辰”航天科教文旅館則巧妙融合了航天員訓練區、月球基地、火星探秘、元宇宙劇場等體驗場景。借助全息投影技術,人們可以回溯中國航天“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奮斗征程;還可以親手操作載人航天真實訓練器械,感受航天員的拼搏奮斗精神。
堅實的科普離不開產業的“地基”。據了解,目前吉林在航空航天產業領域成果豐碩,構建起較為完整的航空航天全產業鏈發展格局。一批優質航空航天龍頭企業及幾百家配套企業不斷涌現,產業總產值穩步攀升。從基礎設施完善到產業生態融合,吉林正以扎實的產業根基,在歷史與未來的交匯中不斷書寫航空強國新的篇章。
(部分資料來自長春航空展訂閱號)
責編:洪曉懿
一審:洪曉懿
二審:印奕帆
三審:譚登
來源:央視網